导读:8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培育壮大新动能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着力深化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双创”升级版。上述政策及导向为土工合成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新旧动能继续转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8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技术司司长任志武和高技术司巡视员伍浩等介绍了培育壮大新动能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由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会上进一步强调“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技术司司长任志武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深化落实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各项举措,加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不断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巡视员伍浩就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行了说明。 一 “新动能”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加快。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技术司司长任志武对此概括为“成长快”、“活力强”、“业态新”、“环境优”。 1“成长快”:体现为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今年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0和2.0个百分点;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经达到1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2 “活力强”:体现为创新与创业互促共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突出表现为创新创业热度不减,新增市场主体量质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达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 3 “业态新”:体现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业态蓬勃涌现。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不断深化,智能零售、产能共享等新热点持续涌现。 4 “环境优”:体现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新动能培育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今年上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优化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绩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改革文件,进一步破除制约创新创业的制度障碍,释放新动能发展的活力。 二 进一步优化环境,推进创新工作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巡视员伍浩指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立足发展改革的职能定位,重点从“软硬”两端发力,一端是要夯实创新基础设施,另一端是要优化创新的制度环境。 在夯实创新基础设施方面: 1 在前沿领域加快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夯实基础研究的物质基础,支持发展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 围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启动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高效利用,构建创新网络,提升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能力。 3 通过政银合作、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水平整体跃升。 在优化创新制度环境方面,关键是要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新活力,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投资环境、规划引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方式,切实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三 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规模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一方面,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的投资、贸易、研发合作日益频繁,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共同体。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对新兴产品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庞大的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助推中国新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应用导向的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已经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任志武表示:将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支持企业多元化开拓全球市场,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不断优化营商和投资环境,为高新技术领域外商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各国企业都能分享中国新兴产品市场加速崛起的发展空间。 备注:本文引用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其它网站资料,在此致谢。
【撰稿:吕鹏 审核:杨广庆 编辑:程凤娟】
|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736号
冀ICP备17005494号 域名证书